攻敵所必救

攻敵所必救:

要對方跌進我們的棋局,我們的動作必須有牽引性,逼使對方不得不處理,所以必須攻敵所必救。

主動搶攻同時,我們要處理對方還手的可能性。時間不會停頓,不要抹煞對方還手的可能性。「假設對方不會還手,是個下策。」要有效地做到這一點,我們必須把對方還手的可能性由無限變有限。並且令對方在同一時間裏不能做與我相同的動作。絕不能見招拆招,因為來勢可以無限(左右、高低、速度的組合無限。),見招拆招只會令你變得很被動。「久守必失,任何運動比賽都是一樣。」

試想想為何有「盲拳打死老師傅」這個説法?有些師傅,窮一生練習一種武術,但訓練都是以「對拆」這種方式。有如拍攝功夫電影,打鬥場面都是事先設計好,你怎樣來,我怎樣擋。萬一對方的動作有偏差,你又不知怎樣應變,於是便要重拍。就如「生命無Take Two」,有時候真是不許犯錯的。一子錯,滿盤皆落索。老師傅不能應付盲拳,正因為盲拳的動作、招數、形態等都不是老師傅日常練習中所做的。於是日常的練習到要應付實際處境時便發揮不了功效。

所以,我們練的不是招式拳術,說的都是原則。透過原則性訓練,我們可以減少學無限招式,縮短學習時間。以原則去解決無限橫向動作攻擊的可能性。

基於以上種種,我們的詠春拳中只有中線(攤手)和外線(伏手)的概念,就是把對方打我的可能性只分為兩類去處理。而我們的轉馬,就是協助達到牽引性的一個技巧。透過轉軸去達至朝形敗形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