攻敵所必救

– Written By Jerry Yeung on 7 February 2011

不論中外,每一門優良的搏擊體系,都自有其獨特的技術系統。其技術系統的發展方向,溯其本源,定必關係到這種體系對搏擊的一些假設,而作出戰術上的定位,然後愈趨精細。

舉例來說,巴西柔術認為90%的街頭搏鬥,最終會變成在地上扭打,因此便專注於發展各種的地上戰技術;泰拳在古代用於戰陣,在戰場上人馬踏踏,倒地是非常凶險的事情,所以不主張主動倒地,並主力發展站立的打擊技術。

在詠春而言,眾所周知,要求朝形守中。這種技術定位最重要的特點,就是易於防守身上大部分的要害。以此推之,詠春本源的假設,就是肯定人體要害的脆弱。但是,重守不等於主守。相反,由於本身技術設定上易於防守,詠春的真諦其實在著著搶先,寓守於攻。

而純詠春的中心思想,就是:攻敵所必救;意思是:當我們和敵人相搏時,所有進攻都必須以敵人的要害為目標,或破壞其重心,逼使敵方必須不斷地應付我們的攻擊。

因為詠春的手法,基本上都是假設敵方會與我們兩手沿中線相觸而發展出來的,所以尤其講究留中、搶中、用中。但在現實上,這種情況不一定會出現。敵方的攻防路線並非必然沿中線而來、依中線而去。事實上,其他門派的攻防路線,都比詠春立體多變。如果天真地以為詠春的中線攻擊在理論上路線最短,便能在速度上享有必然的優勢,那無疑犯了基本的錯誤。

假如我們的攻擊不能產生直接、迫切的威脅,對方可能會有時間躲閃,甚或捱下我們的攻擊以換取即時還擊的機會。這樣,大部份詠春的手法都不會成立。因此只有「攻敵所必救」,著著搶先手,才可以使敵方跌入詠春的「屈機」中,窮於應付。當對方有相應動作去抵消我們的攻擊時,詠春的盤手訓練就有機會應用了。